DAY27(0703,周日) 关于视频号运营(十二)

今天到办公室继续折腾。在看资料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航海刚开始的时候,说过所有船的手册在开始后都会公开给所有圈友,于是我登录了知识星球去专门看了一下,纯粹是想看下里面都是怎么操作的,现在不操作以后可以操作。
在报名一开始的时候,我只关注了短视频这块的内容了,等报名完,在大群里交流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一个方向是我也感兴趣的,那就是付费插件这块。当然当时考虑了一下,还是先专注一个事情比较好,之前自己也反思过,要做减法,不要贪,想法太多,铺的太多,自己也会更容易给自己找到时间不够、精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去逃避面对真正的问题。
今天看这个手册的时候,发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这个手册,跟之前看的微信短视频的手册一样,相当大篇幅都放在了同一个部分:需求。
短视频平台、直播、TikTok等各个赛道,除了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之外,都是把定位放在第一位,而定位,就是定自己要面对的用户和挖掘、满足这个用户群的需求。
比如我又看的这个收费插件的航海,里面提供的定位和挖掘需求的方式,其实在各个营销领域都很通用。
第一个,最简单的,就是从自身出发。比如你去使用一个平台,一个网站,从你自身使用角度,在使用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想要的,但是你使用的这个平台、网站没有提供的功能,或者你感兴趣的问题和一些数据突出的问题,那这个就可能是个不错的需求,可能有市场;从一个问题,延伸出来四五个问题,不过一般一定不要离开你选定的平台。
第二个,使用搜索平台,比如谷歌,然后带着半个问题或者26个字母去搜索。比如你在插件这块,比较常见的有处理图片、处理内容等功能,那么你去搜索的时候,”带着半个问题”搜索,去搜”how **平台名 image”,这时候,谷歌会给你一个搜索提示,这个提示是谷歌根据搜索量的多少推荐的,那也就是说,现在提示出来的这些问题,都是有最多人搜索的,有最多的人遇到并想要解决的。这,就是需求。

以上只是针对做插件这块寻找、挖掘需求的时候使用的一些手段。使用这些手段其实是有一些前提的,看起来与其他方向挖掘需求的时候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
比如做短视频,给视频号、抖音的账号做定位的时候,就是选中一个你想要经营的群体,然后去解析这个群体的需求,会遇到什么问题。
明确了定位,就能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做插件的时候没有定位这个步骤吗?其实也有的,只是因为手册里第一步就是让选中一个平台,而选中了平台,就相当于做好了定位,定位的目标用户群体就是这个平台上的用户。

所以大胆的归纳一下,如果我们想要使用我们自己手里的资源,比如自己的技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知识储备等,转化成收入的时候,我们第一步做什么?以前经常有个误区,就是自己瞎琢磨一番,然后觉得自己的资源能做这个,就觉得:诶,这个我能做,做出来肯定有人要,那就肯定能赚钱!
其实有可能大错特错,不排除有一些人歪打正着这么操作赚钱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以及解决的比较具体的问题,那这么操作下来,更大的可能是白费时间精力资源。
我们确实应该首先整理一下手里的资源,分析一下自己能做什么,但是这仅仅是最最基础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要给自己要做的事情定位,找到目标客户群;比如会编程,编程最主要的功能是做什么?是制造工具,解决人们平时重复性劳动,协助人们进行一些机械化的操作。那这时候就凭空想象着去做一款工具就可以了吗?显然不是。你得先去找到你的客户。比如会做浏览器插件,你可以去一些知名的、用户体量比较大的平台上,去寻找。选择用户体量比较大的平台,是因为首先你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找一个体量大的平台,能发觉出来你可以做的、有需求的群体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你本来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客户群体,压根也不会有这个问题,就直接去做了。接着按照前面描述的方法,或者自己知晓的其他方法,发觉出来需求,找到自己的精确目标客户群。一直到这里,才可以说,你明白你的客户想要什么了,你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制作他们需要的工具了。
通过这样的操作,基本上都可以走完一个变现的闭环,先不管回报多少吧,至少能让自己得到正反馈,能让自己知道这件事情是可以做下去的,并且让自己有动力做下去。

因此,我发现在发掘用户需求这块的能力,是十分重要且值钱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咨询、分析工作会成为一个具体的职业、行业,而且还挺贵。

天助自助者

这世间,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做,才可能做成。

主动,除了包括思想,最最主要的,是包括行动。

这两天正在整理抖音短视频小航海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财友的小航海总结,里面他就写到了这么一块:天助自助者。

他的总结是:我总会觉得这一路上都有人愿意帮助我,现在回头看来还是受益于生财的价值观:真诚、利他、主动、开放、空杯。我认为我做到了,所以会有磁场把我和这些人联系起来。

这验证了一句话,真诚起来,强大起来,所有的财富、资源都会紫东向你聚集。

由此反思自己,以前总觉得自己空杯心态足够,其实来西安这半年多来,自己的空杯心态远远不够,也不够主动,哪怕看到了一些眼前的机会,但是总感觉自己没有修整过来,总是提不起干劲。

其他的几项,更是相去甚远。

这几天也是终于其他的事情有了一个大致的收尾,节奏和状态调整回来一些,另外制作了一个坚持写作输出一百天的计划,目前执行的还可以,大概也正是执行这个计划,让自己的节奏开始正确了起来。

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训练强化自己的执行力,弱化自己的懈怠、自满,让自己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步入正轨。

如何做重构或者优化方案

明确目标

明确要解决的业务或者技术问题
  • 设立标准:怎么样算解决?当前的状况是什么样?理想的状况是什么样?
  • 明确问题:当前有什么问题,带来了什么问题
粗估成本收益
  • 投入的成本:包括设计,实现,验证,切换
  • 获得的收益:显性的,包括功能,效率,故障率,等等;隐形的,包括结构,使用,扩展,等等
对业务和系统有深刻的认知
  • 千万注意:什么样是一整套方案,什么样是打补丁方案。前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者解决表面问题
  • 在整体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范围
敢想:做正确的事
  • 清楚认知当前的本质问题,然后做正确的解决方案
  • 针对本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妥协。考虑拆分项目,分批次实现等方案,来降低复杂度
  • 针对细节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适当妥协。但不能危害整体的目标

确定整体范围

评估影响范围:外部
  • 影响哪些对外接口
  • 影响哪些外部业务和系统
  • 影响哪些外部使用方
评估影响范围:内部
  • 影响哪些内部核心数据结构
  • 影响哪些内部底层模型
  • 影响哪些内部业务和系统
  • 影响哪些内部使用方

制定整体计划

整体要有期望
  • 有deadline要求:根据deadline倒推计划
  • 无deadline要求:推算一个相关靠谱紧凑的计划
成功标准明确
  • 明确定义成功和失败标准,能清楚的衡量这些标准,能简单的获得基准数据
广度优先 vs. 深度优先
  • 广度代表了对整体的把握,广度意味着优先全面思考问题,不遗漏主要的影响范围
  • 深度代表了对细节的把握,深度意味着在某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的认真细致的梳理,不遗漏任何细节
  • 先广度 -> 后深度
  • 广度往往不能并行,深度往往可以并行
穷尽多种方案
  • 方案往往不止一种,把不同思路的可对比的方案罗列出来,进行比较
  • 比较的点要能逻辑说明好坏,或者数字比较优劣
  • 讨论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然后执行

制定执行计划

能并行执行
  • 合理拆分,接口清晰,标准明确
  • 此时再细致考虑资源问题,根据并行度投入资源
设计切换和回滚方案
实现排查问题的机制和工具
设立测试基准和新老逻辑/数字比对基准
  • 测试是标准化的,测试组件/case也是标准化的

常见策略

拆分
  • 多条业务线,一条一条拆分进行
  • 几个步骤,拆分进行;未进行的步骤使用原有方案或者毛招方案
比对
  • 同时运行新老两个流程,比对结果是否正确
  • 当结果完全一致或者正确率达到一个阈值时,进行切换
适配
  • 对使用方来说,接口保持不变,因此没有任何变化
  • 把新实现的逻辑适配到老的接口上